肖新槐的军衔几乎没有了,不是因为他资历不足,也不是因为战功不显赫,而是因为“没有职务”。 1955年,授衔名单的初稿上并没有他的名字。这位在朝鲜战场上曾被誉为“越战越强”的军长被排除在外。当名单送到朱德的案头时,他感到震惊,“肖新槐怎么没有在这份名单上?他可是我亲自带出来的兵!”
1928年,湖南宜章爆发了湘南起义,朱德带领队伍撤往井冈山,队伍中多了一名年轻人,身材瘦高,眼神倔强。他就是肖新槐,虽然没有显赫的背景,也没有强大的关系网,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,那就是“勇敢不怕死”。在井冈山,他担任炮兵,尽管这个岗位最危险且最被忽视,搬运炮弹只能靠肩膀,测距也完全凭经验。
有一次夜战中,敌方指挥所火力猛烈,朱德命令炮兵前往支援,可没有人愿意挺身而出。肖新槐毫不犹豫地背起炮弹冲上前线,他一边测距,一边装填发射,一连打出三炮,成功摧毁了敌人指挥所。第二天,陈毅看到战场残骸,点头表示认可:“是谁打的?三炮命中?果然是个炮兵!以后叫他‘肖诸葛’。”这一绰号迅速传开,连彭德怀也记住了这个名字。
展开剩余75%抗日战争爆发后,肖新槐调任八路军独立二支队司令员。1939年,冀中平原的神堂战斗爆发,敌军配备了坦克和飞机,实力强大,而肖新槐的部队则仅仅拥有步枪和一门老旧的炮。面对强敌,他命令士兵将干草堆放在坦克必经之路上,一旦敌人接近,就点燃干草,借风势形成浓烟,迫使敌方坦克停滞,随后他亲自指挥炮火,一举摧毁了两辆坦克,并成功击落一架敌机,歼敌450人。吕正操看了战报,感叹道:“这真是创举。”
解放战争期间,肖新槐参与了清风店、平津和太原几大战役,每一场都是硬仗。在清风店战役中,他指挥部队连续作战七昼夜,昼伏夜出,没有任何动员口号,一旦敌人露面就迅速围捕、切断并消灭,战场上没有一名敌人逃脱,战俘达万余人。肖新槐打仗时沉默寡言,作战时嘴巴紧得像钳子,战后下了战场,任何人都不敢先开口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肖新槐被任命为志愿军第66军军长,成为首批入朝的指挥官之一。他不是中央点将,而是彭德怀亲自点名:“肖新槐,能打硬仗。”初战时,部队面临艰难挑战,吃不惯的食物、语言不通以及猛烈的敌火力,导致部队在一天之内损失了百人。彭德怀批评道:“你在华北能歼敌万余人,到这儿却哑火了?”肖新槐没有回应,只是默默带领全体干部到林中训话五个小时。训话内容没有被记住,但他的话却深深印在了所有人心中:“我们是中国军人,不是死人,打不好,回去不敢面对任何人。”
第三次战役时,肖新槐终于翻身,敌人后撤时他抓住空隙,带领部队成功穿插并切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,短短几天内歼敌4000人,缴获大量汽车、枪支和油料,堆满了整个山谷。彭德怀亲自视察时,看着一堆堆战利品,微笑着说道:“越战越强。”
然而,在1951年,他因旧伤复发而被命令回国治疗。彭德怀并没有挽留他,只简短地说:“活人比死人值钱。”他被任命为山西省军区司令员,但身体状况日渐恶化,最终在1953年离职,回到湖南老家养病,告别了军旅生涯。
回到宜章县的肖新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。他拒绝了地方政府安排的警卫班,常常用简单的语气告诉身边人:“我一个人,能死在战场就不会死在家门口。”虽然家乡人知道他曾为国家效力,送来的米油他总是笑着拒绝。唯一的奢侈,是偶尔让警卫员去买一条小鲤鱼。
随着时间流逝,肖新槐的事迹逐渐成为红色教育的经典教材。他晚年健康逐渐恶化,1980年被诊断为肺结核晚期。临终前,他将自己积蓄的六万元全部交给党,三万元交党费,三万元支援老区。三天后,他安然去世,享年73岁。
2015年,肖新槐被列入“从宜章走出的100位人物”之一,成为全国红色教育的楷模。
发布于:天津市